
10月28日,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(下文簡稱《建議》)正式發布。其中,以專章形式對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,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”進行了系統部署。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,“十五五”時期的“三農”工作思路,展現了黨中央對“三農”問題重要性的深刻把握和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視,也折射出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發展的升級。
首先,《建議》提出,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;加力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。一是嚴守耕地紅線,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等;二是藏糧于技,現代化離不開科技賦能,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攻克“卡脖子”難題,研發推廣高端智能農機,把“汗水農業”變“智慧農業”;三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讓老百姓的餐桌更豐富、更健康。農業不僅是飯碗工程,更要成為現代化大產業。未來,科技農業、綠色農業、質量農業、品牌農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的金字招牌。
其次,《建議》提出,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,深入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好農村改廁、垃圾圍村等問題;發展縣域經濟、培育鄉村特色產業等?!督ㄗh》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、人居環境舒適度和公共服務便利度,讓鄉村的“價值”全面升級。鄉村既是鄉愁的歸宿,又是宜居宜業的幸??臻g。
第三,從“兜底線”到“促共富”?!督ㄗh》聚焦“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”:一是財政、金融、社會資本協同進行“多元投入”,確保鄉村振興的“錢袋子”更充盈;二是保護種糧和抓糧“兩個積極性”,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,實施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,讓種糧得實惠、有干勁;三是再次強調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,對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等。
《建議》還釋放了深化農村改革的強烈信號,比如依法盤活用好閑置土地和房屋,把“沉睡資源”變“鮮活資本”;激勵各類人才下鄉服務和創業就業,為鄉村注入人才活力;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,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。從資源活化到人才匯聚,改革正是鄉村振興的“關鍵一招”。
農業強國的根基在科技與耕地,鄉村活力的源泉在宜居與產業,農民幸福的關鍵在增收與保障?!叭r”穩,大局才能穩;鄉村興,中國式現代化才能成色更足。我們期待在未來的田野上,見證更多的豐收笑容。
責任編輯:經濟研究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