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季是豐收的季節,對崗埠農場高效農業示范園來說,也是一個孕育希望的播種時節。眼下,園區的多個大棚迎來鮮切花種植高峰期,呈現出一片忙碌的景象。
步入12號大棚,眼前的場景繁忙而有序。只見一筐筐催好芽的百合種球被均勻放置在大棚里,兩位工作人員正在將種球從有機質中分揀出來,再細心地放置在每一個畦面上。工作人員們正全情投入于百合的種植工作。他們眼神專注,動作嫻熟,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個飽滿的百合種球精準地埋入整理好的壟間。“我們用了整整一個夏天,對大棚進行殺菌消毒,并使用有機質肥料打底,確保百合花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。”園區負責人魏建東表示。
這邊,一隊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種球埋植;那邊,另一隊人馬已經迅速跟上,他們手持工具,將種球周圍的土壤輕輕覆蓋,動作輕柔而細致,只露出一個嫩芽,仿佛在呵護一個個初生的嬰兒。覆土完成后,他們又熟練地接好滴灌水管。細長的水管如同一條條蜿蜒的脈絡,均勻地分布在大棚內,為后續的水肥精準供應做好準備。
在這片現代化的園區,科技元素無處不在。自動溫控系統如同一位精準的指揮官,時刻監測并通過電控風口調節著溫室內的溫度。無論是寒冷的冬日還是突然的降溫,它都能將溫度穩定在百合生長最適宜的范圍,為百合提供一個舒適的“家”。水肥一體化技術更是將灌溉與施肥完美結合,通過滴灌系統,將水分和養分精準地輸送到每一株百合的根部,避免了傳統灌溉方式中水肥的浪費,讓每一滴水、每一份肥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用。
在科技與技術員的精心呵護下,最早一批種植的百合花長勢相當喜人。嫩綠的葉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生命的光澤,莖干挺拔而有力,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們蓬勃的生命力。“這些百合是秋季最早定植的,大概在13000株,預計能夠趕在元旦上市銷售。”魏建東介紹,這些百合花不僅將為節日增添一份喜慶與溫馨,更將成為崗埠農場科技種植成果的生動見證。
據悉,高效農業示范園秋季共計種植14個大棚近19萬顆百合種球,陸續在元旦及春節前后上市。崗埠農場運用大棚內的科技種植百合花,是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一次完美融合。它不僅提高了百合的品質和產量,更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。“大棚+科技,讓我們對百合鮮切花的管理更加可控,品質更有保障,我們還將陸續種植郁金香等花卉品種,讓科技與鮮花迸發出產業發展的新活力。”魏建東信心十足地說。
責任編輯:事業發展處